饮食文化

  酸辣是湘西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两味。有“辣椒当盐,酸菜当饭”之说。故而,在土寨苗乡,家家种有辣椒地,户户备有酸菜罈。按照制作原料的不同,其酸食可分三大类:蔬菜酸、肉食酸、粮食酸。蔬菜酸是酸食中的主体,随蔬菜品种的不同而各具其名,如:白菜酸、萝卜酸、辣椒酸、豆荚酸、野葫葱酸、大蔸菜酸、藠头酸、青菜酸、茄子酸等等。肉食酸顾名思义,是以动物、家禽或水产的 肉为原料的酸食,如:酸猪肉、酸牛肉、酸麂子肉、酸鸡肉、酸鸭肉、酸鱼等,酸鱼最有名气。粮食酸主要以包谷和糯米为原料,碾磨成粉拌辣椒粉腌制而成,有包谷酸、糯米酸等。

方言文化

  湘西土家语有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之分。北部方言分布在龙山、永顺、保靖、古丈等地,各地均能通话。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泸溪县境,语音、词汇均与北部方言有较大的差别,故南北两个方言不能通话。


  湘西苗语为苗语支东部方言,其中又有东部次方言和西部次方言之分。东部次方言分布在泸溪、吉首、古丈、龙山、永顺等地,西部次方言主要分布在凤凰、花垣、吉首、保靖、古丈。东西次方言的词汇差别较大。

经济文化

  2018年,湘西州实现生产总值605.05亿元,增长6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79.83亿元,增长3.6%;第二产业增加值171.64亿元,增长2%;第三产业增加值353.58亿元,增长8.9%。第一产业、第二产业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3.2%、28.4%、58.4%,其中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22%,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2.9个百分点。第一、二、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8.8%、10.5%、80.7%。全州人均生产总值22885元,增长5.7%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13.4亿元,增长5.9%,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8.3%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6.7亿元,下降7.7%。全州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38.58亿元,增长12.7%;实现利润总额2.33亿元,增长44%。


  2020年湘西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5.11亿元,增长2.2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111.68亿元,增长4%;第二产业增加值204.25亿元,增长3.1%;第三产业增加值409.18亿元,增长1.4%。第一产业、第二产业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5.4%、28.2%、56.4%,其中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22.7%。第一、二、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1.6%、40.7%、37.7%;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8.3%。全州民营经济增加值502.14亿元,增长2.5%,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9.2%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8.67亿元,增长3%,占GDP比重为6.7%。